GB∕T1.1-2000 最新标准化工作导则
ID: |
7CB9357F77C046229FE48CC3E24F4FE4 |
文件大小(MB): |
2.1 |
页数: |
56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13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GB/T 1. 1—2000,-XX- —1—,刖 百,GB/T 1《标准化工作导则》分为三个部分:,——第1部分: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ラ,——第2部分:标准的制定方法;,---- 第3部分:技术工作程序,本部分为GB/T !的第1部分,对应于《ISO/IEC导则——第3部分:国际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》,(1997年英文版)。本部分与!SO/IEC导则第3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,主要差异如下:,——按照汉语习惯对ー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;,——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;,——增加了第7章“编排格式”和第8章“幅面”;,——增加了附录H“标准格式”和附录ピ标准中的字号和字体、,本部分代替GB/T 1.1—1993《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: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1部分:标,准编写的基本规定》和GB/T 1.2—1996《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: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2部,分: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》。本次修订除参照ISO/IEC导则第3部分Q997年版)外,还将GB/T 1. 2—,1996的有关内容纳入本部分,本部分与GB/T 1. 1—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:,——关于引用文件的规则修订为:区分注日期和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G993年版的4.3.3;本版的,6. 2. 3 和 6. 6. 6.5);,——不再允许将标准分为篇(1993年版的5. 3. 2);,——对标准要素的划分进行了调整,分为“规范性要素”和’’资料性要素”(1993年版的4.1;本版的,5.1. 3),并对其他相关措辞进行相应变动;,——按条文中提及附录的先后次序编排附录的顺序0993年版的4. 4. 8.4. 5.1和5. 3. 6;本版的,5. 2.6.6. 3. 8 和 6.4.1);,——参考文献不再作为附录,而是作为与附录不同的要素(1993年版的4. 3. 3;本版的6. 4.2);,——条文的注不再允许全文连续编号(1993年版的4. 5. 3;本版的6. 5.1);,——增加了示例的表述规则(见6. 5.1);,——图和表的注不可以包含要求(1993年版的4. 5. 4;本版的6. 6. 4. 8和6. 6. 5. 6);,——图和表的脚注可以包含要求(1993年版的4. 5. 2;本版的6. 6. 4. 9和6. 6. 5.7);,——修改了数学公式的内容(1993年版的6. 6.1;本版的6. 6. 9);,——增加了标准的编排格式,简化了首页格式并调整了标准其他内容的格式(见第7章);,——增加了对标准幅面的规定(见第8章);,——修改了术语和定义的起草和表述的附录(1993年版的附录B;本版的附录C);,——增加了资料性附录”标准中使用的量和单位”(见附录F);,——增加了规范性附录“标准格式”(见附录H);,——增加了规范性附录“标准中的字号和字体”(见附录D,GB/T 1是标准化工作导则、指南和编写规则等系列国家标准之一。下面列出了这些国家标准的预,计结构及其对应的国际标准、导则、指南,以及将代替的国家标准:,a) GB/T !《标准化工作导则》,——第1部分: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(ISO/IEC导则第3部分,代替GB/T 1. 1—1993、,GB/T 1. 1—2000,GB/T 1.2—1996);,——第2部分:标准的制定方法(ISO/IEC导则第2部分,代替GB/T 1. 3—1997、GB/T 1.7—,1988);,——第3部分:技术工作程序(ISO/IEC导则第1部分,代替GB/T 16733—1997) 0,b) GB/T 20000《标准化工作指南》,——第1部分: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(ISO/IEC指南2,代替GB/T 3935. 1—1996);,— —第2部分: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(ISO/IEC指南21);,——第3部分:引用文件的规则(ISO/IEC指南15,代替GB/T 1.22—1993);,— —第4部分:标准中涉及安全方面内容的编写(ISO/IEC指南51);,— —第5部分: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方面内容的编写(ISO/IEC指南64),c) GB/T 20001《标准编写规则》,——第 1 部分:术语(ISO 10241,代替 GB/T 1. 6—1997);,——第2部分:符号(代替GB/T 1.5—1988);,——第3部分:信息分类编码(代替GB/T 7026—1986);,——第4部分:化学分析方法(ISO 78-2,代替GB/T 1.4—1988) 0,本部分的附录C、附录D、附录E、附录H和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,附录A、附录B、附录F和附录G,为资料性附录,本部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提出,本部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原理与方法直属工作组(CSBTSハVG3)归口,本部分起草单位:中国标准研究中心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、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、中国,标准出版社、机械科学研究院、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,本部分主要起草人:白殿ー、逢征虎、陆锡林、魏绵、刘慎斋、周思源、白德美、强毅、肖惠、李顺平,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:,——GB 1.1—1981.GB 1.1—1987.GB/T 1. 1—1993;,——GB 1—1958.GB 1—1970.GB 1—1973.GB 1.2—1981、GB 1. 2—1988、GB/T 1.2—1996o,VI,GB/T 1. 1—2000,引 言,GB/T !已经实施近二十年,它在我国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。GB/T 1,依据……
……